前言 一般来说,整个无线通信IC依功能可以分成三部分:首先为负责接收/发送射频信号的射频IC(Radio Frequency IC),此部分属于射频前端,为纯粹的模拟电路设计;其次为负责二次升/降频与调制/解调功能的中频电路(IF IC),以及与锁相回路(PLL)、频率合成器(Synthesizer)等组件,目前此段多属于模拟/数字的混和模式(mixed mode)的电路;最后则是负责A/D、D/A、信号处理器及CPU等纯数字部分的基频IC(Baseband IC)。 由于基频部分以处理数字信号为主,且其内部组件多为主动组件、线路分布极为密集,故向来以微细化与高集成度的纯硅CMOS制程为主。而在射/中频部分,由于无线通信对于射频IC的规格要求相当严格,且高频晶体管的功能不同,其线路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,因此,如何选择不同的材料与制程,以使无线通信用集成电路的线路功能与价格达到平衡或是最佳化,往往是无线通信用集成电路制造最重要的课题。故本文将以无线通信射频IC的制程技术为探讨重点,藉以说明半导体制程技术在无线通信射频IC领域的发展重点与趋势。 硅组件
依材料特性来看,SiGe高频特性良好,材料安全性佳,导热性好,而且制程成熟、整合度高,具成本较低之优势,换言之,SiGe不但可以直接利用半导体现有200mm晶圆制程,达到高集成度,据以创造经济规模,还有媲美GaAs的高速特性。随着近来IDM大厂的投入,SiGe 技术已逐步在截止频率(fT)与击穿电压(Breakdown voltage)过低等问题获得改善而日趋实用。目前,这项由IBM所开发出来的制程技术已整合了高效能的SiGe HBT(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)3.3V及0.5μm的CMOS技术,可以利用主动或被动组件,从事模拟、RF及混合信号方面的配置应用。
● RF CMOS蓄势待发 目前已采用RF CMOS制作射频IC的产品多以对射频规格要求较为宽松的Bluetooth与WLAN射频IC,例如CSR、Oki、Broadcom等Bluetooth芯片厂商皆已推出使用CMOS制造的Bluetooth传送器;而Atheros、Envara等WLAN芯片厂商也在最近推出全CMOS制程的多模WLAN(.11b/g/a)射频芯片组。不过,由于手机用射频IC规格非常严格,到目前为止,除了Silicon Labs以数字技术来强化低中频至基频滤波器及数字频道选择滤波器功能,以降低CMOS噪声过高的问题所生产的Aero 低中频 GSM/GPRS芯片组外,很少厂商以此技术制造手机射频IC。再者,由于手机制造商对其可靠度的疑虑仍深,故除了韩国三星电子采用Silicon Labs的Aero射频芯片组外,几乎未曾听闻手机制造厂采用CMOS生产的RF芯片。由此观之,RF CMOS欲在手机射频IC制程中抢占一席之地仍有许多亟待克服的障碍。 化合物半导体:GaAs 依材料特性来看,砷化镓为化合物半导体,由于电子移动率约为硅的5.7倍,且高频使用消耗功率低,故多用于制作功率放大器组件。一般来说,砷化镓在无线通信射频前端的应用具有高工作频率、低噪声、工作温度适用范围高、以及能源利用率佳等几种优点。 在组件种类方面,依晶体管制程结构可分为: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(Metal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,MESFET)、假晶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(Pseudomorphic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,pHEMT)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(Heterostructure Bipolar Transistor,HBT)等三类。其中HBT虽然是三者中最新开发的技术,但其结构上的优势,使信道上的电子流呈垂直方向,可以产生较高的功率密度,且仅需单一电压,在同样的输出功率下,HBT的线性效果优于其它晶体管结构,正适合目前讲求轻薄短小、待机时间长的移动电话。 综合上述各种应用于无线通信IC制造的半导体材料与制程技术,由于GaAs等制程拥有高工作频率、低噪声等优点,因此在未来两三年内仍是高速模拟电路,特别是功率放大器的主流制程技术。不过GaAs也存在着成本昂贵,且无法和硅芯片集成的缺点。 至于在硅制程方面,随着SiGe制程的崛起,与RF CMOS逐步朝向实用化阶段迈进,将影响Si BiCMOS制程目前在射频IC的主流地位,尤其是SiGe制程技术将会日益受到重视。过去在发展初期,SiGe由于截止频率(Cutoff frequency:fT),及其相对的崩溃电压过低,使得SiGe难以应用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上,相较之下GaAs不但具有高fT,而且其崩溃电压也远高于SiGe或Si制程,因此在功率放大器(PA)的应用上有极大的优势。但经过短短几年的改进,目前的SiGe HBT技术不仅已被Infineon、RF MD、Conexant等无线通信IC大厂广为应用在手机射频前端如LNA、Mixer等组件,也已发挥其制程集成能力完成集成RF/IF功能的Transceiver产品,更进一步挑战GaAs在PA产品的优势。 除了上述的制程外,其它逐步应用在无线通信高频组件的基材还有磷化铟(InP)或GaAs on Si等制程。前者较砷化镓更适于高频应用,效率更高,组件更小,被认为未来有可能会取代砷化镓,只是目前价格昂贵;后者主要由Motorola发展,于2001年9月宣布成功用于商业用途,可将GaAs的功率放大器(PA)与Si为主的基频模块结合在一起以降低成本,依据Motorola的构想,砷化镓与硅结合实用化后,最初将先运用在输出功率小于10W的WLAN和手机等消费类产品上。不过砷化镓与硅结合,需要额外的加工工程,制程程序增加,良率会降低,因此其成本与商业化进程等问题仍有待考验。 在手机的PA部分,由于GaAs材料特性的优势,故仍将主导手机PA制程市场,至于SiGe则在不断改善制程技术后,将有机会侵蚀过去GaAs独占的PA市场。Strategy Unlimited便预估,到2004年全球GaAs制程的PA芯片市场占有率将下滑到仅占68%,而CMOS与SiGe制程的PA芯片则将分别成长至13%与18%的市场占有率(见图4)。不过,若以目前发展看来,推出SiGe制程PA的厂商仍属少数,再加上认证与设计的时间,到2004年SiGe PA仍不易有高成长,未来三年手机PA的制程未来仍将以GaAs制程为发展主流。 就未来发展高集成度(integration level) RF IC芯片组而言,由于Si-CMOS、SiGe电路的重复性与一致性较GaAs制程高,且单位面积的电路密度高,就电路的集成度、易产性及成本,目前商用RF IC以CMOS、SiGe制程具备较佳的竞争力。若从个别组件的发展来看,SiGe制程将成为PA与Switch等射频前端组件在GaAs制程外的另一种选择;而收发器与LNA等组件则将出现SiGe与CMOS抢占Si BiCMOS制程市场的局面。 逐步迈向SoC 藉由对半导体制程的讨论可以看出,半导体制程的进展不仅影响手机射频IC的发展,也影响无线通信IC产业,甚至是上游的圆片制造产业。因此,对于台湾省圆片制造厂商而言,在投入GaAs生产制造时,更应对快速发展且日益增多的SiGe集成产品加以注意,以随时做好应变的规划。至于IC设计公司亦应密切掌握本地晶圆代工厂的制程技术动向,除了可妥善利用本地的晶圆制造产能,以降低海外投片的成本,更可拉近与国际无线通信IC制造技术的差距。 |